今年7月,為收集意見改進工作,重慶北碚區(qū)交通局開通官方博客。新華社、重慶本地媒體均對此聚焦報道。
據報道,該博客是北碚交通局局長親自提議、由該局辦公室工作人員實名注冊開通,并信誓旦旦的宣稱通過博客傾聽民意“形成機制,定時向領導匯報,使工作得到提高”。該博客曾創(chuàng)下2天跟帖6頁的紀錄。此后,博客卻對網友的意見和建議置之不理,長達4個多月時間沒有更新和回復,近日招來網友質疑。(12月20日《新京報》)
互聯(lián)網時代對公共治理乃至政治生態(tài)究竟有怎樣的影響,人們看法不一,但可以形成“最大公約數(shù)”的一種觀點是:哪怕是“作秀”,只要致力于對封閉、小圈子化、精英主義利益群體操控化的決策體制之開放,各種做法都是值得贊賞的。于是,在各方寬容、鼓勵、樂見其成的氛圍中,領導率先垂范增加上網時間了解網民心聲、與網民對話(在線互動)、會見網民代表、開設博客、參與論壇討論、在政府網站開設網民討論區(qū)、以網民身份參與熱點話題討論試圖引導輿論,這類現(xiàn)象漸漸多了。
但與之同時,批評和質疑的聲音重新增多。網民發(fā)現(xiàn),互聯(lián)網及其具體渠道應用,在不同層級、不同地方的一些官員那里,僅僅是一個幫助包裝親民形象的手段。官員與一般網民在對話語言和交流思路上仍然存在(較大的)隔閡,雖可讓人感覺到一種形式上的平等對待,但前者并不致力于修正,始終自說自話。倪震先生屢次被媒體撞破偷歡秘聞尚且知道改進檢討書內容,最近又發(fā)明出“引咎分手”、“結構上出現(xiàn)了明顯的中年危機”、“試煉成就了信心”等創(chuàng)新漢語詞義的說法,顯而易見的要比一些官員及其智囊高明很多倍。
事實上,現(xiàn)有治理模式內部并不缺乏溝通民眾的機制和手段,“密切聯(lián)系群眾”、“一切從實際出發(fā)”的宗旨也一直為有關方面所強調。關鍵的問題是,熱衷拿網絡民意說事的一些官員,過去是怎樣虛化信訪、決策調研的,現(xiàn)在就是套路照搬、依樣畫葫蘆的敷衍網民(然后在工作總結和有關報告中大篇幅的寫怎樣親近了“包括網民在內的人民群眾”)。網民動輒被“代表”、呼之即來棄之即去的場景就被經常架設,被專家捧得甚高的“網民議(參)政”,也就成了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雞肋。于是,我們也就不難理解為何重慶北碚交通局由于貫徹“上級要求”而開博、又因“工作重點轉移”而停頓。
退一萬步講,親民也好,作秀也好,甚至民主的儀式化、場景化,如果建構起一套持續(xù)演進、積累進步的機制,讓開博的官員不敢不繼續(xù)、硬著頭皮也要直面網民的嘲諷和質疑,在線互動、各方會見中讓有關部門不得不摒棄官話套話,讓悄悄進入論壇“潛水”、瀏覽網站最新新聞的領導“驚”出一身冷汗、悄悄改進工作,也算是聊勝于無。當然,這必須要涉及到官員權力來源的深刻問題了,只有當包括網民在內的人民群眾,真正決定誰上誰下、孰優(yōu)孰劣的時候到來,開博趕時髦等網絡偽民意現(xiàn)象才能真正消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