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標題:信息化首先應當是政務信息化
今天的世界被稱為信息社會,但信息需求與供給的可能性還在無限拓展。在中國,信息化已經成為驅動現代化的一股巨大力量,國家也把信息化上升為國家戰(zhàn)略。信息化自然有多種層次,如果說有一種優(yōu)先順序的話,政務信息化恐怕至關重要,理應放在優(yōu)先位置,加快推進。
信息化可以驅動經濟發(fā)展,但歸根結底是要“惠及民生”。對于信息化的好處,現在無論城鄉(xiāng)老幼,大家都有切身體會。比如網購帶給人們的便捷,在幾年前還難以想象。再比如股民炒股,以前要到證券營業(yè)廳填寫單子,現在網上可以注冊,打開手機即可交易。有一點遺憾的是,現在雖然有了一些網上政務平臺,但網上辦事還沒那么容易。
可以說,目前政務信息化大大落后于商業(yè)的信息化,不能滿足我們對政務網上辦理的需求。商務活動快速信息化有其內在必然性,那就是利益驅動。為了賺錢,商人們可以說是絞盡腦汁,結果實現了商業(yè)模式的創(chuàng)新。什么電子商務、網上支付、物聯(lián)網、車聯(lián)網等各種商業(yè)新概念層出不窮。但由于缺少商業(yè)利益驅動,政府的信息化步伐有些滯后,找政府辦事就得到政府機關去,這至今還是政務辦理的主流形式。雖然落后了,但有關部門似乎還不著急。但政務信息化在國家信息化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。政府天然地是一個社會的信息生產地與集散地,比如經濟統(tǒng)計、市場監(jiān)管,可以搜集或制作海量信息。這些信息具有資源屬性,具有巨大的市場價值,理應實現社會共享,也要允許商業(yè)開發(fā)。政府要與全社會實現信息共享,前提就是政務信息化?,F在強調政府公開透明,本質也是要求政府信息化,對此人民群眾早就翹首以盼。
一個國家的信息化可謂經緯萬端,但考慮到商業(yè)的信息化有其內在驅動力,剩下最需要政府推動的,實際上就是政府自身的信息化。政府信息化包括兩個層面,一是政府信息與社會共享,二是公共服務網上辦理。在這兩個層面,世界上已有一些可以借鑒的成功經驗。政府信息上網,公共服務上網,在技術上已經不存在任何障礙。想人民所想,急人民所急,這應當是政府信息化的內在驅動力。
政務信息化的好處是很容易想象到的,就像電子商務把人們從逛商場、逛書店中解放出來一樣,政府信息化將化解政府門難進、臉難看、事難辦于無形?,F在普通人獲取政府信息很難,有一天它可以像我們上網查字典一樣簡單。證明“你媽是你媽”之類的尷尬,也可迎刃而解。人們像網購一樣在家享受公共服務,將來不會是什么異想天開的事。
政務信息化帶給人們的肯定不僅僅是便捷、高效這么簡單,這還可能從根本上觸及政府體制。我們想象一下機器代替人力畜力,工業(yè)化對傳統(tǒng)生產方式、生活方式的沖擊。信息化的威力不會輸于工業(yè)化,它有可能顛覆政府傳統(tǒng)形態(tài)、運轉模式,到時候我們可能需要對政府結構、人力與其他資源配置、辦事方式進行重新設計。過去我們反復強調精簡機構,但精簡并未實現。但隨著政務信息化漸近,政府創(chuàng)新的各種可能性已經展現出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