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來,美國國家安全局局長兼網絡司令部司令基思·亞歷山大上將頻頻露面,在各種場合為最近飽受指責的秘密網絡監(jiān)視項目辯護,竭力渲染此類項目對美國國家安全的重要性。其實,作為主管美國軍隊乃至國家網絡安全的“黑客沙皇”,亞歷山大并不喜歡出風頭,如果不是一個名叫愛德華·斯諾登的小人物揭了美國軍方和情報機構利用網絡監(jiān)視全球活動的“冰山一角”,他才不會主動拋頭露面呢!
“地球村”已無處可藏
按照斯諾登所公開的美國國家安全局實施“棱鏡”計劃的內幕,美國政府乃至軍方通過公權力,促使千余家信息企業(yè)與之合作,構筑起一張能夠截獲地球上幾乎所有通信數(shù)據(jù)的監(jiān)視網。據(jù)已公開的信息,美國國家安全局要求電信巨頭威瑞森公司必須每天上交數(shù)百萬用戶的通話記錄。而且,至少從2007年開始,包括微軟、雅虎、谷歌、Facebook、美國在線、Skype、You Tube、蘋果等在內的9家著名美國網絡公司,都成為“棱鏡”項目的合作者,而這遠不是全部真相。美國彭博新聞社稱,上千家科技、金融和制造業(yè)公司正與美國國家安全部門合作,向其提供敏感信息,同時獲得機密情報。
如果身在美國,個人隱私被“棱鏡”竊取,這很好理解,然而,“棱鏡”如何窺視其他國家人們的隱私呢?其實,在信息化高度發(fā)達的時代,地球已經變成“地球村”,只要你使用電腦、手機等信息化設備,就不可避免地與外界建立聯(lián)系,從而變成全球網絡的一部分。分析人士指出,美國之所以能建立起如此龐大的監(jiān)控系統(tǒng),除了技術上先進、舍得砸錢之外,一個得天獨厚的優(yōu)勢在于,大部分網絡通信都會經過美國。
事實上,電子郵件和各種信息在網絡上傳播時,并不總是選擇最直接的路徑,而是由服務商選擇最便宜的路徑。由于美國的網絡基礎設施發(fā)達,通信成本低,許多服務商會通過在美國“借道”的方式降低成本。也就是說,盡管兩個通信方均與美國沒有任何關聯(lián),通信地點也遠離美國,但他們的通信內容卻有可能在美國中轉。這樣美國的“棱鏡”自然便能輕松地進行偷窺和竊聽。另外,信息傳輸離不開交換機、芯片、系統(tǒng)軟件等設備,而大部分主流軟硬件廠商均是美國企業(yè)。據(jù)美國媒體披露,許多美國的軟硬件廠商、互聯(lián)網和電信公司等都自愿向美國情報機構提供額外數(shù)據(jù)。
情報官愛搞“透明秀”
現(xiàn)年62歲的基思·亞歷山大,1951年12月2日生于紐約州錫拉丘茲市,1974年畢業(yè)于西點軍校。他曾計劃只服役5年,卻因為喜歡自己在駐德美軍服役時所做的工作而欲罷不能——他當時的工作就是通過無線電系統(tǒng)“緊盯”附近華約國家的一舉一動?;貒?,他擔任了一系列級別越來越高的情報職位,并在海灣戰(zhàn)爭期間出任美軍駐沙特高級情報官。在這段時間里,他還相繼獲得電子戰(zhàn)、物理學、商學和國家安全研究等專業(yè)的四個碩士學位。
2005年,在擔任兩年陸軍首席情報官后,基思·亞歷山大奉命接任國家安全局局長一職。在這個職位上,他繼續(xù)負責管理一項“9·11”事件后啟動的未授權的監(jiān)視計劃,該計劃繞開了負責授權在國內展開竊聽的聯(lián)邦法院。在他的領導下,美國國家安全局經歷了其歷史上最繁忙的時期——從幫助發(fā)現(xiàn)本·拉登藏匿場所的手機通話跟蹤,到喚起全國范圍對網絡安全的關注。
2010年5月21日,美國國防部宣布啟動網絡司令部,由基思·亞歷山大擔任網絡司令部司令。至此,身兼兩職的基思·亞歷山大不僅能通過國家安全局“偷窺”人們的網上行為,還主管美軍網絡黑客部隊,擁有軍事進攻能力,真正成了掌控“竊聽帝國”的“黑客沙皇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