據《河南商報》報道,8月18日上午,來自全國各地的25位網友齊聚河南省高院,和河南省高院院長張立勇以及多位法官對話。張立勇說,請網友來,就是希望大家當面“拍磚”、“灌水”,現在脫離網絡就是脫離群眾。
脫離網絡就是脫離群眾,是對網絡民意的正確理解和詮釋。
網下是群眾,網上是網友。網絡技術的飛速發(fā)展,很大程度上改變了普通百姓的生活和工作習慣。不管是誰,上網就是網友,在論壇、博客等“自己的地盤”表達意見,已經成了多數網友的常態(tài)。所以我們可以說,網友意見就是群眾意見的一部分。網上成了最重要的民意渠道之一,脫離網絡就是脫離群眾。
網絡輿情是民意的風向標。網絡有個最大特點,就是能記錄下網民所思、所言、所做,并能給網友的意見進行自動歸納和分析。通過網絡,就能很方便地知道群眾關心什么、擁護什么、反對什么。就網絡搜索來說,百度有搜索風云榜,谷歌有熱榜,搜搜有風向標,它們都可以記錄下網友搜索的熱門詞匯、熱門人物熱門事件。比如在去年的“開胸驗肺”事件中,河南省衛(wèi)生廳以沒有職業(yè)病鑒定資質為由,給鄭州大學一附院處分。在當天的網絡跟帖中,全國數十萬網友一邊倒地支持醫(yī)院,批評衛(wèi)生廳。這種民意風向標在網絡上表達得淋漓盡致。
網絡已成長為最大媒體。我們多數人理解的媒體,是指傳統(tǒng)媒體,如報紙電視廣播等。談到網絡,僅僅以新媒體稱呼之。媒體這個詞,“媒”即媒介,“體”是載體,能為信息傳播提供平臺的就可以稱為媒體。目前,我國發(fā)行量最大的報紙,也才二三百萬份。最新統(tǒng)計表明,我國的網絡用戶多達4。2億,一些大的搜索網站和門戶網站,每天用戶IP上億。這足夠說明,網絡已經成了最大的信息傳播平臺,成了最大的媒體。
網絡監(jiān)督也是正面報道。由于長期以來傳統(tǒng)的思維模式,一些部門對媒體和網絡輿論不是進行平等的溝通、交流,而是被動地“應對”。張立勇說,大家在網絡上或者報紙上給我們提出一些批評意見,或者報道反映我們的一些案件辦了錯案,那是正面報道,不叫負面報道。盧展工書記已經幾次在會議上講了,輿論監(jiān)督也是正面報道。
用正面報道的思路來看問題,是宣傳思路的重大轉變??梢暂d入新聞史冊中。
善用網絡就是善于工作。李長春同志在全國宣傳部長會議上指出,“要適應時代發(fā)展要求,努力提高與媒體打交道的能力,切實做到善待媒體、善用媒體、善管媒體,充分發(fā)揮媒體凝聚力量、推動工作的積極作用。”
網絡作為最大的媒體,如何“善用”,是對各級政府部門和官員的新考驗新課題。在新考驗面前,凡是善用網絡的官員,就能給人一種嶄新的形象,如鄭州市委書記連維良、河南省高院院長張立勇、周口紀委書記楊正超等。反之,不善用網絡媒體的官員,其形象就欠佳,其工作就被動。被動的原因,是因為脫離網絡就是脫離群眾。這種現象確須為政者思之。